股票配资知识网推荐
沪币终于迎来了最懂它的人。
这可能是韩国网友被打脸最狠的一次。
曾记否,在中国对韩免签政策刚落地之际,韩国网友就大放厥词:
“我不去,你们也别惦记着来我们这儿。”
“就算给免签,我们也决然不会去,那儿能有啥好玩的地儿。”
然而,现实的耳光总是来得迅猛且响亮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24年度以来,奔赴中国旅游的韩国人数量已然突破 840 万大关,一举刷新历史峰值;要知道,韩国的总人口才不过 5000 多万而已。
△中国对韩国开放免签后仁川机场爆满,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80%,环比增长超40%。
而继长白山 “打卡朝圣”、张家界 “游历尽孝” 之后,“周五下班去上海” ,已成为韩国年轻人的新风尚。
01
这么近,那么美
周末去上海
是的,最近的上海,已经被来旅游的韩国人包围了。
外滩、武康路、豫园、东方明珠、迪士尼…… 随处可见思密达们打卡、拍照的忙碌身影。
并且,你只需在人群中稍加留意,便能轻易辨认出韩国人 ——
女生们个个肌肤水嫩透亮,摆出各种造型拍照;
男生们则清一色留着顺产头,刘海分叉明显。
他们不光穿衣风格整齐划一,就连游玩路线的重合率都高达 99%。
有人特意总结了韩国年轻人在上海的经典路线:
外滩 —— 新天地 ——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—— 豫园 —— 朱家角 —— 海底捞 —— 很久以前羊肉串 —— 在能看到东方明珠的餐厅享用片皮烤鸭 —— 小杨生煎店 —— 迪士尼。
住宿首选南京东路,玩乐必到新天地;
繁华的上海外滩自是必去打卡之处;
海底捞、烤羊肉、生煎包,统统列为必吃清单;
海底捞免费供应的西瓜,烤肉店自助的水果,那羊毛薅得是不亦乐乎;
△还流行吃烤肉的时候,贴退热贴
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前,排队等候参观那是必不可少;
与东方明珠的合照,更是人手必备一张……
更有会玩的韩国女生,已然痴迷于上海 99 元的美甲;
还在游玩攻略里紧急加注:“来上海不做美甲的,那可真是亏大了。”
而一生热衷于出片的韩国人,在上海这片土地上更是如鱼得水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舒适圈。
不光景点内拍照效果绝佳,就连街边的马路牙子都能拍出大片质感;
霓虹闪烁之下,那华丽醒目的超大汉字,竟也成了韩国年轻人营造氛围感的拍照秘籍。
不过,由于 “不识中文”,也闹出了诸多笑话;
乍一看以为是高级自拍,往后一瞧,牌子上赫然写着 “坐月子”;
还有把 “租房售房” 当背景板、跟共享单车合影以及在烟酒便利店前摆拍的,令人啼笑皆非。
02
当沪上消费遇上思密达
一场双赢的双向奔赴
相较于欧美游客,前来上海的韩国游客,那花钱的手笔可真是豪爽得很。
韩国人在上海的消费能力,究竟有多惊人?
他们预订的酒店,起步价都在千元以上,关注的重点是房间望出去,要能看到东方明珠;
出门打车时,全然不顾钱包 “死活”,向来只选最贵的档次;
16 块 9 的特惠快车,他们瞧都不瞧一眼;118 块的专车,他们说打就打。
新天地 74 块的冰淇淋,韩国人排着长队抢购;
20块 一串的糖葫芦,愣是被韩国人买到断货;
128 元的手撕面包,韩国人一买就是好几袋……
甚至还有韩国土豪晒出的账单,喝的是 76 年的罗曼尼康帝,光服务费就高达 4 万多;
一顿饭就花掉了 46万8人民币,还一脸满足,觉得超值划算。
就连那些原本生意惨淡、半死不活的烤肉店,也硬是凭借韩国人的光顾起死回生。
而对于韩国游客而言,他们非但不觉得上海物价高昂,反而个个都觉着自己捡了大便宜;称赞上海是性价比超高的城市。
△韩国人来上海吃自助餐,
就爱吃水果,拼命吃西瓜,
老板开心坏了,韩国人也高兴坏了!
难怪有网友调侃,被吐槽了一年的 “沪币”,这下可算是遇到了最懂它的知音。
03
说了这么多,中国好吃好玩的城市这么多,韩国人为何独独偏爱上海呢?
首先,是因为距离近,机票实惠。
从韩国首尔的仁川机场出发,搭乘飞机不到 2 小时便能抵达上海,这可比咱们国内不少地方的短途游都要便捷。
而且,上海每周往返首尔的航班多达 200 余班,不仅航线密集,而且价格亲民,几百块就能轻松搞定机票。
其次,是饮食多元。
虽说大部分韩国人还尚未深度挖掘上海美食的精髓,但仅是水果、烤肉这些,就已把他们迷得神魂颠倒;
再者,上海偏甜的饮食口味,也极为契合韩国人的饮食习惯。
△爱喝咖啡这点也很相似
其三,游玩丰富。
韩国地域狭小,实在没多少好玩的去处。
△韩国600米的“高山”
而上海既有摩登现代的高楼大厦,又有明清古韵的园林景观,还有十里洋场遗留的繁华建筑。
对于奉行 “颜值即正义” 的韩国人来说,这里简直就是天然的 “网红写真摄影棚”,来游玩两天,素材便能堆满一周的朋友圈。
当然,最为核心的一点还在于,性价比超高。
韩国人虽说薪资颇高,但幸福感却并不与之匹配。
韩国人的平均工资已然超 1万8 ;可在韩国本土消费,资源相对匮乏,连泡菜都得依赖进口;想吃个西瓜,动辄售价100 多块,购买力实在有限。
然而,拿着韩国的高工资,享受中国的物价,那滋味别提多美了。
过去,韩国人对中国的认知,总是带着几分傲慢与偏见。
这般偏见,一方面源于媒体信息的不同步,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太过片面肤浅。
如今,从走马观花式的打卡迈向深度游,放下傲慢,仅仅只是迈出的第一步。
但不管怎样,旅游经济终究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;甭管哪个城市火爆,面向何方游客,只要能繁荣发展,咱们都打心底里高兴,敞开怀抱热烈欢迎。